還記得段小玉同學在7/29(五)提到了一本好書「選對池塘釣大魚:找對工作的第一本書」。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4年10月18日出刊的商業周刊有一篇書摘,標題為--你還在用「巧合式徵才」找新人嗎?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晚為了部門新人招募面談留下來加班,在走向茶水間時,巧遇另一單位的人資同事正在等搭電梯下班。
「妳還沒下班啊?」她隨口問著。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從人力網站興起之後,各大報的人事廣告收益節節敗退,除了週末帶有宣傳性質的知名企業半版、全版徵才廣告外,平日的徵才廣告大概都充斥著徵求酒店公關、理財專員、電話行銷人員、洗碗工、保全員這類的小廣告。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有支電視廣告讓人感慨萬千。以「爸爸買給你」樂透廣告出名的男演員,在新廣告中扮演擺路邊攤賣衣服的單親爸爸,一面照顧生意還一面以慈愛眼神看著在一旁寫功課的兒子。突然一陣大雨,父子倆在慌亂中收拾攤位上的衣服以免被淋濕,騎樓下側身躲雨的苦情父子欲哭無淚,畫面中的父親懷抱著淋濕的商品,心疼的看著乖巧的兒子,有感而發說出:「如果我們有錢開一間店面就不用看天吃飯了...」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趕在海棠颱風形成之前去了一趟澎湖。距離上一次的澎湖之行已有十年之久,風櫃的濤聲、七美的雙心石滬、花宅的咾咕石古厝依然存在,這次沒去追逐吉貝的浪花,全然是衝這夜釣小管這個新玩意而來的。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年之中有兩個換工作的熱門時段,第一個當然是農曆新年前後,年終獎金到手時;第二個是年中公司獲利結算,確定發放股利分紅後。雖然年終獎金跟分紅都是所謂資方的「恩惠性給予」,也就是說,老闆高興給你算你賺到,老闆不想給你也不犯法。但現在大概很少有上班族在拿到年終獎金跟股利時會感激涕零,覺得自己要鞠躬盡瘁才能報答雇主的恩情。反而在多方比較之下覺得自家公司太小氣,不想再這麼沒出息的待下去,跳槽念頭油然而起。尤其現在勞退新制實施後,對於經常換工作的人更多了一份保障,更不需要為了拿公司的退休金而死守在一份工作上。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力銀行中工作機會之多,媒合速度之快,早已成為現代上班族跳槽換工作必經之路。尤其畢業季到來之際,向來最保護自家智慧財產的某人力銀行更是不惜抄襲電信業者廣告的手法,在電視廣告上大打人才推銷戰。老實說,我比較喜歡看漂亮的女秘書,不喜歡看NG菜鳥。

  另一家以求職雜誌起家的人力網站,則在一項畢業生求職調查報告中指出,私立大學畢業生使用人力網站找工作的比例明顯高於國立大學畢業生。為什麼呢?因為國立大學畢業生會透過師長或學長姐的推薦進入較好的企業工作,根本不必去人力銀行留資料讓閒雜人等騷擾。搶手的國立大學(如:台成清交)熱門科系畢業生早在畢業前就被一些大企業用「獎學金」、「國防役」、「員工推薦」等方式"訂"走,知名企業去參加校園徵才博覽會是做給"股東"跟"消費者"看的,宣傳的成份居多,若能從中找到幾個好的人才更是值回票價。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已經兩個星期沒來爬格子ㄌ,
想像這裡變成蛛網密佈人煙罕至的一張舊沙發,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好人卡」近來在網路上很流行,用來形容男性追求女性碰到了軟釘子,女方會以「你是個好人,但是...」來回應男方的告白。總而言之,當男方收到一張「好人卡」,就表示他失戀的經驗又多了一回。後來也發展出所謂的「兄弟卡」、「姐妹卡」供男性用來應付那些令他興趣缺缺的女性追求者。

 職場當中也有類似的情況,求職者最不想接到的應該是「遺珠卡」吧?七年前我到一家知名大廠應徵,負責面試的HR人員問我為何已經有管理經驗還來應徵專員級的工作?我尷尬笑著說,如果工作的環境有成長的機會,轉換不同產業從基層的工作做起,並沒有什麼不妥。而且我還在希望待遇欄填了比過去薪資少五千塊的數字,希望能以價格取勝。幾天後收到該公司寄來一封信,內容大致寫著:「您良好的學經歷及面談表現,令我們印象深刻,但因名額有限,未能邀請您加入本公司,內心深感遺憾...」第一次收到這樣的拒絕信,害我信心全失,有一個禮拜根本不想出門找工作。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