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了難得的面試機會,相信你(妳)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面試地點事先確認過了,履歷表也多印一份帶在身上,相關的證明文件已備妥,之前每一份工作的離職原因也都想好了具說服力的原因,徵才公司的發展背景及未來方向也都牢記在心,應徵職務的工作內容也胸有成竹,所有的面試常問問題也都把標準答案背得滾爪爛熟了,為什麼面試時仍會功虧一簣,讓對方說出「我們會把資料上呈,若有結果再跟您連絡」這樣的答案來?
以前做過的一項企業徵才調查顯示,企業決定錄取與否的條件很多,但排行第一名的是「臨場反應」。雖然每個人面試時或多或少都有點緊張,而面試主管也多能理解求職者的心情,但有時就是遇到了,覺得不投緣,大約三分鐘心裏就有個決定了。最近有幾個面試失敗的案例,供大家參考一下。
1.機智問答型。我約了兩個女生來面試同一個職務,都是從國外取得碩士學位後返台。其中一位看起來較穩重,我問到她在國外的求學跟工作經驗,雖然工作經驗並不長,但是談吐有條理,散發自信,唯一的缺點是她的手機沒關機,有三、四通來電打斷了我們的討論。另一位看起來較年輕,也顯得有點焦慮,我仔細看了她的資料,居然更另一位是同一年次的,但看起來卻差了五歲!(往好處想是駐顏有術吧!)這位小姐,出國前跟返國後都有一些工作經驗,出國前的工作穩定度較高,返國後的幾個工作經驗,雖然公司名號都頗具知名度,但她在職的時間都沒超過半年。所以我問了她一些問題,發現她在回答問題時眼球會快速的轉動,似乎一面思考一面回答。無論我提出各種可能的困難情境,她都能快速答覆表示那並不會成為一個難題。....但我反而正擔心她太低估自己所要面臨的挑戰,所以在送她離開之後,我迅速用email發出一封感謝函給她。
2.台客型。有個從美國某個州立大學唸完經濟學學士、碩士的高材生,因為受不了在證券業擔任美股分析員的作息不正常,轉而投向營運管理的職務應徵,她已經通過用人單位的初試。我一面看著她的履歷,問她在跟用人單位面試時,是否已經充份瞭解所應徵的部門及個人的工作屬性?她開口的第一句話竟是:「A...這個....」雖然我也有點台灣國語,但是在看到這位外型清秀的小姐竟說出台灣味如此濃厚的發語詞,實在忍不住想發笑。後來又問了幾個問題,以確認其為偶發事件或常態表現,結果就是...A...真的夠台了。我沒有擋這份任用申請,畢竟其言談舉止是個人風格,並不影響她的工作能力。只是我想像著她日後的工作有很多機會向主管提報工作計畫,不曉得她的主管會不會「凍未條」?
3.熱線不斷型。可以理解求職者在履歷剛投出的前幾天,面試通知的電話會比較多一點。不過在面試時接聽另外一家企業的邀約電話,就算掛掉電話後說出再多”抱歉”、”對不起”,主試者也面帶微笑的說出”沒關係”,被錄取的機會大概微乎其微。除非(1)公司找不到比你更優秀的人。(2)你要應徵的職務缺人缺到火燒屁股了,你願意來做就好。(3)公司或工作內容是有問題的。(4)你是內定人選,面試只是做做樣子。面試前最好還是把電話切換為震動較妥,鈴聲真的會讓人神經緊張的,不只是應徵者,主試者也一樣。
有時面試真要看緣份,甲的蜜糖可能是乙的毒藥,如果不想患得患失,建議求職者最好多撒網,總會遇到有緣的好工作。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