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在Fnac閒逛時,發現一本新書「梅迪奇效應 (The Medic) 」,書中藉由很多故事,說明像企業、科學、藝術與政治之類差異很大的領域如何交會,而刺激出許多極富創意的發想。書上的一段話吸引了我的注意:「嘗試去錄取一個你不喜歡的人。在團隊中常有許多同質性太高的人,雖然想法較為一致,但也因此少了創意。」(大意如此...)
雖然面試技巧中一再提醒,面試主持人應盡量避免發生類似刻板印象、月暈效應、近時效應等個人主觀評價,但十之八九實在很難將個人好惡放在一旁,能夠完全根據徵才條件客觀的給予每個求職者平等的評分標準。外型、學歷、口才、臨場反應仍然深深影響著面試的結果。如果是循著同樣的好惡標準錄取進來的人,可能求學經歷相似、過去的工作環境相仿或工作價值觀很接近,優點是工作中的溝通很容易達成共識,缺點是少了逆向思考的機會。
在關於組織文化的五個寓言故事裏,提過一個關於土虱的故事:
「喜歡釣魚的人都曉得,如果把魚釣上來超過個把個小時,放在簍子裡的魚兒往往奄奄一息。所以擅長釣魚者經常在魚簍裡放一尾土虱,由於土虱生性喜歡攻擊身邊的魚,魚群必須持續跳、躲、閃以避免其攻擊,因此即使經過數個小時,釣上來的魚還是活得很新鮮。
組織裡一片和諧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若有人能適當地扮演土虱,刺激組織成員的生存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不過魚與土虱的比率一定要抓好,否則反易弄巧成拙。」
組織裡一片和諧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若有人能適當地扮演土虱,刺激組織成員的生存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不過魚與土虱的比率一定要抓好,否則反易弄巧成拙。」
只是天下的道理都一樣,知易行難。有一個主管面試快一個月了,還沒找到中意的人選,問他為什麼這麼挑?他答得很誠實:「每天都要見面一起工作的人,如果看了不舒服,實在會影響工作情緒啊!」
是厚...氣候開始轉涼了,愛當土虱的人當心被抓去藥燉進補。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