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人看過這片子嗎?昨晚意外在東森電影台看到,讓我省思不少。
這是1999年張藝謀導的片子,
一個才13歲的少女(魏敏芝)去當鄉下小學的代課老師,
為了信守對原班級老師的承諾,
要把原班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的交回,
她就傻呼呼的從鄉下跑到城裏去找學生,
之間發生許多感人的小細節。
我看的片段是從小魏老師在教室裏跟學員們討論如何湊足車錢去城裏找張慧科開始,
為了9塊錢人民幣,她跟學生們做了很多算計,
例如:如果每個人都從家裏帶五毛錢來,那全班會湊到多少錢?
如果搬一塊磚可以賺一毛五,那要賺九塊錢應該搬多少磚?
後來大夥兒去磚廠總共搬了1500塊磚,廠長應該付多少錢?
賺到15塊錢,大家想買汽水喝,扣掉車錢還有多少錢買汽水?可以買多少罐汽水?
結果發現車資不足,大家如果還要搬磚掙錢的話得搬多少磚?要搬幾小時?搬幾天?
大家討論得很熱烈,也很認真算計著,因為這是他們真實的生活經驗,他們關心的主題。
加、減、乘、除都用上了,還有什麼數學課比這個更實在?
小魏老師到了城裏要找學生張慧科,先找到張慧科的同鄉(女生),要她一起幫忙去找張慧科。
兩個人討價還價,女孩兒要求給錢才肯幫忙去車站找人,
小魏老師則堅持要對方到了車站,甚至做完所有的努力之後才肯付錢。
看了這一段我才學到所謂談判的技巧,堅定的態度是多麼的重要啊!
小魏老師原來只帶著九塊錢進城,付了二塊半給張慧科的同鄉,
居然把剩下的六塊半都拿去文具店買了毛筆、墨水跟一百張紙,
打算寫尋人啟示找人。
夜裡肚子餓了她既不偷、不搶也不乞食,悄悄的走到路邊攤,
看見桌上有客人吃剩還沒被收走的食物,就捧起碗來快速扒上幾口填肚子。
我很驚訝她的價值觀,單純而執著,換做是我做得到嗎?
儘管她蹲在火車站侯車室的椅子上寫了一夜的尋人啟示共一百張,
天亮時被路人一眼看穿根本是不合格的告示內容不可能找得到人,
她居然也沒灰心,只追著對方問那要怎麼做才行?
對方告訴她,要找電視台比較快。
身無分文的她就真的步行到電視台,
儘管不得其門而入,她就真的站在電視台門口一個個詢問走出來的人是不是台長?
大太陽底下問了不下幾百人。
第二天才在一個熱情職員的通報下,讓她跟台長碰上面。
結局是皆大歡喜,電視台的專題報導讓張慧科重回水泉小學的懷抱,
還幫水泉村募到不少物資跟捐款。
導演很厚道的沒去討論村裏的領導會不會把捐款中飽私囊這種齷齪事,
就讓大家看著開心的學生們用彩色粉筆珍惜萬分的在黑板上各寫下一個字做紀念。
看著黑板上字字彩色繽紛,寫的人滿心歡喜,每寫下一個字大家就唸一遍,
是嘛,教識字,還有什麼比這更實際的?
看完電影就覺得自慚,比堅持毅力、比韌性、傻勁,沒一處比得上這小魏老師。
社會化的結果讓我們變得世故、自私又膽小,失信於人也常常無動於衷。
唸那麼多書,有這麼多年工作經驗又如何?
能言善道,文字流暢又如何?對人發自內心的真正熱情又在哪裏呢?
調到訓練單位後,天天聽著同仁向我抱怨員工們不愛上課,
常常虛應故事簽了名就閃人,不然就是心不在焉任由講師唱獨角戲。
只好勉勵同仁要多用心,至少要為那些認真上課的學員繼續努力。
有天晚上九點多下班,在某一樓層有位男同事走進電梯裏,看著我半晌,
忽然對我一笑:”老師好!”
我還沒意會過來,對方就拿出識別證來,告訴我,
他是上個月剛進公司的新人,他在新人訓練課堂上見過我。
其實我那天只是去督導同仁訓練執行,順便參加新人結訓座談。
沒想到居然有學員記得我,讓人窩心得全身起疙瘩。
有年輕男同事在MSN的暱稱寫著”人資像舞男”這樣的喟歎,
我能理解他的無奈,雖然不見得十分認同。
我嚐過為人師的甜頭,所以知道做人資的價值所在,
”一個都不能少”的處世道理,讓人點滴在心頭,
自省之外也要找到明天繼續努力的動機啊!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