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知名電視製作人王偉忠在一次專訪中被問及:遇到人生低潮時都怎麼辦?
他說:「人生得意時多做事,不得意時多讀書。」
短短幾個字,可是濃縮幾十年珍貴人生經驗才煉得出一顆仙丹!
 
為了工作而讀書,是許多人離開校園後重拾書本的動機之一。
但如果沒了工作,更應該要多充實自己,無論是心靈層次或專業知識面。
有些人會在失業後考慮重回校園進修學位,雖然不失為增加自己「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的方法,
但是畢業後仍然必須面對求職問題,若取得的學位跟工作領域無關,一樣無助於就業競爭力,
所以我並不鼓勵以逃避就業壓力為出發點的進修動機。
 
十年前我曾面臨職業生涯的第一個低潮,
雖然是自願辭職想轉換跑道,但是有半年的時間都無法找到理想的工作,
每天過著混亂的日子,埋怨自己的學經歷背景不如人,運氣也不好。
偶然看到一本書「失去工作,賺到人生」(Losing Your Job Redeeming Your Soul),
在這本翻譯書裏,發現居然有人跟我一樣遇到職涯的瓶頸,但是他們走出來了。
於是我不再執著先前的理想,主動應徵一份已經觀察半年但一直不想碰的工作。
那是一份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這十年來我有許多人資領域的發展都是來自當時所建立的基礎。
 
心情不好的時候,可多看些勵志文學或名人語錄,幫助自己早日走出灰色的思想地帶。
腸枯思竭時,看一些創意或行銷實例的書籍,有助於激發靈感。
想應徵某知名企業家所創辦的公司,跟那個老闆或公司文化有關的文章一定要先拜讀。
就算沒有特定目的,好的閱讀習慣有助於強化內省思考、增加詞彙、或與他人對話的題材。
 
實在不得不承認,現代人的語文程度比起二十年前同等學歷的人差了許多,或許網路的盛行也是幫凶之一。
看著一篇篇辭不達義或錯字連篇的應徵自傳,或者邏輯錯亂的提案企畫書,苦笑之餘更教人感歎。
 
北宋著名書法家黃庭堅曾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則語言無味。」
雖然我們不立志做大官,也沒打算做什麼大事,但有時閱讀可視為求知欲及學習意願的展現。
與其把時間花在線上遊戲跟電視節目,閒暇之餘不妨逛逛書店或去圖書館坐坐,讀本好書也能打發時間。
下次面談如果遇到主考官問你”最近看了那些書?”,千萬別感到意外,希望你已經準備好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nnifer 的頭像
    Jennifer

    Jennifer碎碎唸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