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節到來,又有大批社會新鮮人摩拳擦掌要進入職場搶飯碗。過去常被問到”到底要進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這樣的問題。前天收到一封在"大公司"當小職員的同學寄的email,使我又想起這個話題。
在多年的職場經驗中,待過所謂的大公司,當然也待過所謂的小公司。老實說,我並不喜歡大公司。或許因為公司大,能夠脫穎而出進入公司服務的多為人中龍鳳,在外面亮出公司的名號也較受人敬重。但有些大主管為了捍衛寶座而使盡手段,小職員對待外人則趾高氣昂,都不是新鮮人應該學習的榜樣。但不可諱言公司大,自然資源多,制度全,樹大招風亦不敢對員工太苛刻,提供較好的學習及工作環境,對新鮮人也有較多包容的空間。但大公司不一定薪資條件就比較好,如果是取代性高的行政類工作,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公司自然在薪資談判時較佔上風。
中小企業在薪資、福利、環境上都可能較大公司遜色許多,老闆用畢生心血成立一家公司,自然在運用各項資源時都要斤斤計較,因為拿不到銀行高額的貸款揮霍只能將本求利步步為營。就是因為環境辛苦,老闆常常要親自下海跟員工一起幹活,所以權力距離大幅縮短,取而代之的是家人般的溫馨感。因為人少,努力打拚的員工很容易被眼尖的老板發現,只要成為老闆的得力助手或鎮店之寶,加薪、晉升的幅度都不能用常態衡量,較容易建立成就感。甚至在豐富的人脈跟錢脈建立之後,乾脆自行創業另闢新天地亦所在多有。
所謂的好公司,人才的流動率較低,若公司沒有擴編或發展新事業體的計畫,對外招募的職缺較少且升遷管道較不暢通,跟公家機關沒什麼兩樣。較具企圖心的年輕人在待過幾年後,若發現在原公司一直苦等不到升遷的機會,多半會選擇跳槽。沒有市場競爭力或胸無大志的,則選擇留在公司兢兢業業守住飯碗,祈禱貴人出現提拔自己或平安無事等領退休金。然而現在的職場變化多端,有時公司政策忽然轉向,購併、裁撤、遷移的可能性隨時都有,想順利退休的人罩子可要放亮點。
最近看到一本熱門書"35╳33—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 其中第18件事就提到,至少要進一次大公司。所謂大公司並不是指規模大的公司,而是指各行各業中口碑和風評領先的公司,大公司不一定好,但卻是35歲以前累積工作資歷的重要方法。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86264
這本書該早點出版吧! 或者再出另一本"35歲以後做什麼還來得及"之類的書,否則叫我們這些職場中古貨要何去何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