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偶然在MOD看到一場演講,是三十雜誌邀請邱文仁、丁學文兩位三十歲級的成功人士來分享職場心得,討論跟換工作有關的主題。主持人讓兩位來賓針對三個主題輪流發言,由邱文仁代表人資專家的立場提出看法,再由丁學文以職場達人的角色分享心得。
 
 常在電視上看到文仁以人資專家的身份發表意見,也許是工作背景很相近,她提的每一個觀點都深獲我的同感。丁學文這號人物,在財經界應有才子的美名,可惜我這個愚昧的上班族很少注意創投業的消息,只見他一副不可一世的跩樣就讓我反感三分,加上他似乎經常跳槽的工作習性也很讓我不以為然,而他在演講中評論前主管及同事的那種態度更是令人不敢領教。
 
 第一個主題討論勞退新制對上班族換工作的衝擊。邱文仁先以自家公司的統計佐證,說明勞退新制的實施使現在的上班族更容易動念想換工作,但她也語重心長的勸大家最好換工作的頻率不要太高,因為加薪並不是跳槽的必然結果。丁學文則一開始就坦言自己根本搞不懂什麼勞退新制,他也不想讓公司扣他半毛錢,他會自己去投資自己的人生,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哈哈哈...第一個主題就看出兩位主講人完全不同的思維風格,真不知道主辦單位是不是故意的。我很贊同文仁的觀點,和她一樣擔心像丁學文這樣的天之驕子會誤導台下的聽眾,所以心裏暗暗下個決定,等一下丁學文再發言我就要快轉跳過去,免得自己聽到會氣得吐血。
 
 第二個主題討論如何選擇公司,兩位來賓都異口同聲的反對大家往所謂的熱門產業、龍頭企業擠,很奇怪厚?邱文仁建議大家往有發展潛力的小公司走,以她自己為例,加入104時才20個員工,七年來跟著公司一起成長,現在正職員工超過400人,她晉身主管階層,隨著公司的發展而成長,她覺得收穫最多,所以邱文仁給大家選好公司的兩個必要條件:公司的產品是被需要且具不可替代性的,加上一個誠信正直的經營者。丁學文舉的例子比較特別,他說當初要轉換工作時,挑了四家較有名的公司,勤閱這四家公司老闆的文章,然後分別寄出文情並茂的讀書心得跟履歷,都獲得面試跟錄取通知。但他卻選擇了經營績效最差的那家公司,他說到最好的公司去做事,你做得好,老闆會覺得那是因為公司的招牌夠大而不是你的能力夠強;反之,到較差的公司做事,已經爛到底限了,反而沒有後顧之憂,怎麼做都會比原來的好。當然這是不是丁學文選擇中華投信的真正原因,大家聽聽就好不必當真,但他這番論調卻使我停下原本打算按快轉的動作,聽他繼續屁下去。
 
 第三個主題是討論如何換工作,邱文仁盡忠職守的宣揚人力銀行的功能,中規中矩的勸大家只要努力工作,自然會有hunter找上門來,否則努力去經營hunter的人脈也沒用。丁學文笑著說,可能是男女的個性不同,他認為hunter是需要經營的,並以自己從投信轉戰創投的經驗為例,他在假日帶著點心去探望一位女性資深仲介顧問,說服顧問幫他開啟一扇窗得以跟求才企業主面談,雖然他的專業經歷是不足的,卻能夠在簡短的面談中得到企業主的認同,成功轉戰新職場。
 
 將近九十分鐘的演講,兩個主講人的觀點是很不同的,雖然並不衝突,台下的聽眾可自選所好。可能我對邱文仁的那一套太熟悉了,在聽完丁學文的論調之後,突然覺得有點high,有點像剛看完「功能名就的瘋狂代價」那種興奮感。
 
 剛開始討厭丁學文,是因為我不認識他,看他很驕傲,又開口閉口的吹捧Great China的發展潛力,動不動就提投資哲學的自戀狂。他所提的很多觀點,其實是帶有很多風險的,一般的上班族或社會青年若照他的觀點去做很可能會變得不務實,搶短線,最後落得下場淒慘。但我回想整個演講內容,真正有企圖心的人實在應該把他的話列入參考,因為兩岸人才的戰爭早已在中國大陸開打,下一波就會延燒到台灣,生於安樂的台灣年輕人真該有點危機意識啊!
 
 古訓「勿以言取人,勿以人廢言。」不要因為某人所說的話而相信他,也不要因為討厭某人就不聽他的說法。在職場及生活上,有時會因著對某人的偏見, 不管對方提什麼論點都一概否決,相信大家多少都有點經驗。有時冷靜想想,對方講的也很有道理,的確是自己思慮不周,就算當下拉不下臉來承認,事後還是要列入參考才是真理智。知易行難,跟大家共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nnifer 的頭像
    Jennifer

    Jennifer碎碎唸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