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立委王雪峰與其夫婿四、五年不工作,平日幫忙家人拾荒的消息曝光之後,
社會輿論對於擁有亮眼高等學歷的倆人卻躋身失業族群多所討論,
而王的家人則以"高不成,低不就"來形容他們的處境。
他們當然不會完全沒有工作機會,王雪峰也對著鏡頭表達她願意嘗試各種可能性。
可是從媒體的報導看來,他們給自己設了不少限制。
第一、要遠離政治圈。所以他們沒有接受同黨同志的建議擔任一些酬庸性質的職位。
第二、最好能從事教職。王雪峰曾經在學校擔任講師且有講師證,也許他們不求高薪,
只期待在較單純穩定的環境中工作,校園似乎比較符合這樣的期待。
在政治圈待了十幾年,累積的人脈資源跟經歷都不想碰,除非還有其他的一技之長。
媒體報導他們曾經嘗試其他的工作,但後來都無疾而終。
也許是因為沒有經濟壓力的急迫性,他們還能以"安貧"的心態繼續面對自己的人生。
曾有一位失業的朋友被我臭罵一頓,她是我認識很多年的老朋友。
罵她不是因為她找不到工作,而是她找工作的態度讓我火大。
在她開始領失業給付時,我就提醒她要早點去找工作,別等到六個月都領完才要找。
她找了一些領現金的臨時性工作(不加保勞保,才能繼續領失業補助),但是向我抱怨錢少又難賺。
幾個月過去,她又打電話來問我36歲是不是很老?因為她去應徵被好幾家公司皆以年齡為由被拒絕。
我問朋友為什麼對方會嫌她老?她轉述面試主管的話,"補習班的員工都偏向年輕化,可能會跟妳有代溝。"
且先不論徵才企業已經違反就業服務法不得以年齡為由拒絕應徵者這件事,
36歲到底算不算老呢?這是一個"相對的比較",而不是"絕對的標準"。
36歲去應徵工讀生就能做的櫃枱助理工作,相較之下是老了點,除非雇主沒有選擇,否則被錄取的機會不高。
36歲去擔任上市公司的副總級職務,對有些傳統的公司而言可能會覺得有一點"年輕"呢!
我問朋友都找些什麼工作?她說為了省交通費,她先從住家附近開始找起,但都沒有在徵人。
問她何時要開始拓展求職版圖?她又支支吾吾說了一堆藉口,所以,我就罵人了
....唉!

所謂的理想工作其實少之又少。你想做的工作,可是卻不一定能做得來或待得久。
在我從事就業諮商工作那段日子裏,幾乎每個失業者都會對我說:"請給我一份工作。"
我當然沒辦法給任何人工作,但是如果對方很努力去找,我會教他們如何得到面試機會。
如果求職者有很多顧忌,或者對於往日的風光順遂難以忘情,則建議他們先建設好自己的心態再去找工作。
不景氣的求職策略可分為三個階段,求職者一定要自己先做足功課把求職目標分類,可分為A、B、C三級。
第一階段,就是剛失業或預期即將失業的一、兩個月之內,應將求職重心放在A級工作。
所謂A級工作就是徵才條件及薪資福利都是最符合你的專長及期待,你最容易勝任且被錄取機率較高的職務。
可惜很多領失業給付的朋友,因為不想太快回到職場而延緩求職速度,反而錯過求職的黃金時期。
第二階段,就是你的A級工作都應徵得差不多,但是成功率卻不高的階段,你得開始嘗試B級工作。
B級工作是可能學非所用但薪水不會太差,或者對你而言很容易勝任,但現在薪水略較以往差一點的工作。
B級工作是屬於不滿意,但尚可接受的工作。對於有經濟壓力的人,在全力衝刺A級工作一、兩個月後,
就應該開始嘗試去接洽B級的工作機會,錄取後再試著以工作表現讓自己晉升到A級。
第三階段,就是你連B級工作都找不到,但失業期已經超過三個月,而且經濟壓力已經不容你有任何選擇。
C級工作就沒什麼好挑的,只要不犯法、不違反社會善良風俗及個人價值觀,先求有再求好。
日前有一則"白領抓鼠工 老東家惜才挖回"的新聞報導,
一位曾在竹科醫療器材公司擔任主管的吳先生,失業後去應徵衛生署提供的「港埠管理員」職缺,日薪八百元。
不但要在漁港抓老鼠,幫老鼠抽血檢測,還有很多一般人無法忍受的工作條件。
因為媒體報導,上工才兩週就被老東家「挖角」走人,還將派赴德國。
這是一個由C級重返A級工作的最佳範例。
當你的人生閱歷越多,你所認識的人越多,那些可能是你的機會,也可能是你的障礙。
何妨試著把腦海中那些"我絕對不能忍受..."、"我無法接受..."、"我不可能..."的念頭拿掉一些吧!
飛利浦公司退休總經理宋耀宗64歲退休後變身洗鞋工,放下身段的他仍能享受職涯的第二春。
希望身段放軟之後的你也能體會所謂的樂在工作。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