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看不懂我上一篇"再見了!我的小池"在寫什麼。
這也難怪。怕透露太多劇情會讓人失去看電影的樂趣, 透露太少又沒人理解我到底被什麼感動?
好吧! 反正這電影很冷門, 應該沒什麼人看, 爆雷應該也不會被唾棄吧?
主角是一位叫做"義夫"的小男孩, 他有個窩囊又會搞外遇的爸爸, 媽媽看起來很柔弱其實很堅強。
義夫有兩個死黨, 平常上學途中會一起打鬧, 最常幹的壞事就是拿雜貨店外的空牛奶瓶砸著玩。常被火冒三丈的雜貨店老闆追著打~~
但最叫人苦惱的不是會空手道的雜貨店老闆, 而是學校裏兩個高年級的學生以欺負他人為樂, 學校裏幾乎每個人都難逃這兩人的魔掌, 義夫也不例外, 常被打趴在地上。但叫這兩個壞學生最痛恨的, 是義夫無論怎麼被打都不願意哭出來....所以他們每次只要見到義夫, 一定要痛扁他一頓。
小池是一個球狀的奇妙生物, 只有義夫看得見它, 能跟它對話。每次義夫遇到不開心、恐懼的事, 小池都會陪著他, 跟他對話。雖然現實生活有很多挫折, 還好有小池耐心的陪伴, 義夫從不覺得孤單。
關於霸凌, 好像並不專屬於某個年代或某個地區才有的特殊現象。求學期間, 可能會遇到校園霸凌; 男生進了部隊, 老兵欺負新兵的消息也時有所聞; 出了社會還會不會被霸凌? 當然會。"職場霸凌" (Workplace Bullying)已經是許多上班族向勞工局提出申訴的主要原因之一了。
回想自己在求學期間好像沒遇到過霸凌, 但後來仔細想想, 可能因為我就是施暴者。是嗎? 我只不過是抓隻蜜蜂丟進同學的制服裏, 把打開蓋子的自來水墨筆放在男同學的座椅縫隙, 把玩具蟑螂放進女同學的便當盒, 拿著竹掃把追打班上的男同學....這樣只是惡作劇, 應該不算施暴吧?
不過出了社會確實沒那麼幸運, 什麼樣的主管都遇得上。被人當眾羞辱者有之, 被人背後放冷箭者有之。年輕氣盛時動輒憤憤不平, 所以才會每三年換一份工作還很阿Q的以"增加工作歷練"自我安慰。現在總知道滾石不生苔的道理所在。
"再見了!我的小池"這部電影最讓我欣賞的地方, 在於義夫小小的年紀卻有超乎成人的智慧。當鄰鎮的小混混們進入小鎮搶奪空地, 把那兩個平日欺負大家的壞學生打得滿地找牙時, 他不但沒有拍手叫好, 還反而出手相救。每個人的缺點在他眼中全成了優點, 眾人齊心合力打贏球賽, 友誼建立了, 霸凌消失了。
電影雖可能過於美化現實的殘酷, 但我還真希望自己能有義夫那樣的EQ, 對著那個拿石頭丟我的人稱讚他的投球準度, 鼓勵那個用木棍K我的人擊出又高又遠的全壘打。
曾經有一位主管對我說: "我就不信我無法收服妳!" 當時的我也太倔強, 果然成為主管眼中的頭痛人物。
後來我才理解, 那些曾經在工作中讓我吃足苦頭的人, 都是因為我們在工作中建立起的關係是那麼的"緊張"。當我們不再有同事關係時, 那種緊張的關係消除了, 反而可以很自在的相處。
今天看到新聞報導有學校要求新生遠離學長姐, 以降低被學長姐霸凌的風險。唉! 這是什麼五育不全的教育理念啊!